碧波蕩漾,流水潺潺,花草芳菲,這樣的田園小景如今在我市農村地區可不少見。曾經讓農村群眾頭疼的污水,不僅得到系統治理,還充分發揮“余熱”,將鄉村建設的“減分項”變為“加分項”。
近年來,我市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建設美麗鄉村、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,努力探索打造出“三農三生、生態修復”的蕪湖樣板。截至目前,全市40個鄉鎮政府駐地及210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已實現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,218個行政村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。
建體系強保障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章法
作為農村常年“一大難”,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不能“頭疼醫頭,腳痛醫腳”,需要完善制度、構建起治理政策體系。
為此,我市出臺了《關于加快推進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》及“竣工驗收、運行維護、收費管理”三個管理辦法,《蕪湖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管理工作指南》《蕪湖市美麗鄉村中心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升改造實施方案》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,有效夯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礎規范。
在規劃引領下,我市堅持以污水減量化、分類就地處理、循環利用為導向,科學規劃轄區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,涉農縣市區均已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。統籌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設施廠網建設,優先接入學校、醫院等排污大戶,做到污水應收盡收。倒排施工工期,緊盯目標任務,按周調度、按月通報建設進展,引入督查通報措施,確保鄉鎮政府駐地如期完成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。
系統治持續投 生態修復模式行穩以致遠
蕪湖“半城山半城水”,在污水治理過程中,尤其注重因地制宜、尊重自然,實現自然力向生產力轉換。
陶辛鎮上水村以河流水系為脈絡,運用“活水聯通、內源清理、生物構建”為主的生態修復技術,統籌自然生態各要素,構建活水循環體系,獲得環保部專家肯定;煙墩鎮靄里村發動農戶在自留菜地中建設儲糞池,在田間修建大三格化糞池,處理后的生活污水還田利用,既解決了生活污水處理問題,又實現“肥水不流外人田”,受到國務院督查組的肯定。
農村生活污水治理“三分靠建設、七分靠運維”。我市以政府主導、問題導向、因地制宜、建管同步為原則,開展了全市美麗鄉村中心村污水處理設施提升改造工作,積極爭取市級資金支持2400余萬元,專門用于美麗鄉村中心村污水處理設施的提升改造。屬地政府對日處理20噸及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開展常規化水質監測,建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及獎懲考核機制,運營經費已納入各級財政預算。
接下來,我市還將推動縣域農村污水治理設施統一規劃、統一建設、統一運維。同時,建立有制度、有標準、有隊伍、有經費、有督查的農村污水治理長效管護機制,以實現污水處理量質績效同步提升,讓因水而變的美麗風景源源不斷釋放著民生獲得感和幸福感。